調節池:根據穩流池的出水量,合理確定調節池的投運座數及池內攪拌器的開啟臺數,既保證調節池內各點水質均勻,同時保證系統經濟運行。當水量小于15×10m/d,保持一座調節池運行,水量在15~30×10m/d時二座調節池運行,水量大于30×10m/d時三座調節池運行。
進水提升泵房:春節前后,根據進水量變化的特點,合理確定水泵的投運臺數,當水量小于5×10m/d時,一臺小泵并利用調節池液位進行調節;當水量在5~10×10m/d時,一臺大泵,用變頻控制的實施水量的調節;當水量在10~15×10m/d時,一臺大泵(變頻控制的)加一臺小泵。
預處理沉淀池:當進水水質還較高時,COD超過1000mg/L時,繼續保持加藥,但需及時下調加藥量,使出水COD穩定在900~1000mg/L之間,同時做好排泥量的下調工作。預處理沉淀池投運數量也根據進水泵提升水量來定,當提升水量小于10×10m/d,保持1座運行,水量在10~20×10m/d時2座運行;水量超過20×10m/d全部投運。當進水COD低于1000mg/L時,不需進行加藥,可作為一般的澄清池。
厭氧池:預處理沉淀池停止加藥后,厭氧池的進水水質較好,此時需適當加大厭氧池的污泥回流量,使系統內保持一定的污泥濃度,在進水量低于20×10m/d時,停止向III組厭氧池進水。在進水量低于10×10m/d時,再關停I組或II組厭氧池,關停前先將污泥回流停止,并加大另一組運行厭氧池的污泥回流量。
曝氣池:在處理水量小于10×10m/d,投運1/3曝氣池,期間由于進水水質較好,系統產泥量相對較低,需停止剩余污泥排放,同時適當加大回流量。停運曝氣池保持“微曝氣”狀態,當處理水量在10~15×10m/d,投運3座曝氣池運行,每隔3天做好切換。
當水量超過15×10m/d以上時,曝氣池全部投運,供風量根據溶氧情況及時進行調整,在春節后的恢復階段需適當上調風量,并進行一定量排泥、將回流比逐漸控制到50%左右的水平。
二沉池:主要進行水力復核,使表面負荷0.3,根據運行曝氣池的情況調整二沉池的投運數量。當曝氣池全部運行,且處理水量在15~20×10m/d時,兩組二沉池各投運3座;當曝氣池部分運行時,處理水量在7~10×10m/d時,對應曝氣池的二沉池全部;當曝氣池部分運行時,處理水量在5×10m/d以下時,對應曝氣池的二沉池2座或1座運行。
2.2夏季運行模式
夏季運行中zui顯著的特點是溫度過高,一般認為在水溫高于39℃時系統運行進入高溫運行模式。除此之外,在春夏之交或夏秋之交,由于季節的變化印染企業將進行較大幅度的調整,廢水的水質將發生一定的變化,系統需及時進行適應性調整。
2.2.1夏季運行模式特點
夏季運行中zui大制約因素是高水溫,對生產運行帶來多方面的影響,具體表現在對微生物的影響、對水中溶解氧的影響、對二沉池及沉淀池的影響、對關鍵運行設備及構筑物和管線的影響。
2.2.1.1高溫運行溫度變化情況
009年曝氣池與生物氧化池水溫運行曲線
曝氣池和生物氧化池日水溫變化曲線可見,二期水溫高于一期水溫,一般比一期高3~4℃,高溫季節一期水溫一般處在40℃左右,二期水溫一般在43℃左右,因此二期工程在夏季的運行壓力更大。
2.2.1.2高溫運行對微生物影響
任何一種微生物只能在一定的溫度范圍內生存,在適宜的溫度范圍內微生物能大量生長繁殖,根據對溫度的不同反應微生物可分為三大類,即低溫菌、中溫菌和高溫菌。
夏季曝氣池和生物氧化池溫度高達40℃以上,對微生物本身較為不利,主要體現在微生物的活性減弱,反應速度減慢,對污染物的去除受到一定的制約。
2.2.1.3高溫運行對DO影響
在一、二期工藝流程,核心部分均為好氧系統,而好氧系統中的微生物需要的是溶于水中的氧即溶解氧。
由于夏季氣溫高,氧不易溶解于水,因此,同樣質量的空氣轉移到水中的溶解氧偏低,會引起供氧不足,因此需要通過增開鼓風機來加大供風量,加大風量過程中使較大部分氧溢至空氣中,相應運行成本增加,對鼓風機運行壓力也較大。
2.2.1.4高溫運行對二沉池、中沉池影響
高溫情況下,成層沉淀速度降低,二沉池易出現泛泥現象,從而導致SS升高。同時,微生物在二沉池內的停留過程中代謝能力加快(包括反硝化),往往會產生一定量的氣體,池面也時有小氣泡上浮,在小氣上浮過程中也使部分污泥伴隨上浮,降低沉淀效果。一些藻類也會利用水中的CO/HCO或空氣中的CO,在二沉池出水槽生成藻類,影響觀感。
2.2.2夏季運行工藝控制要點分析
夏季運行高溫的影響,一旦控制不當,會對本來比較脆弱的好氧處理系統帶來較大的影響,造成處理系統效率的下降,因此夏季高溫季節的運行,要把握夏季氣溫高和水質季節性變化的特點,合理進行運行工況的調整。
電話
微信掃一掃